• 媒體報導
:::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完美鏡頭之後 看不見的砰砰碰碰鬼打牆

報社 / 聯合報

日期 / 2015-07-20

 


逆風日記 Day 3&4 台中大甲-雲林麥寮 81km/雲林麥寮-台南七股 91km 2015.07.16 & 17

 

從前看紀錄片,看鏡頭之前的主角人物如何經歷,我也總在幻想鏡頭之後怎樣生活。終於等到機會……

 

「這幾天下來與別團的小孩互動交流,我發現有人可能比我更需要幫助,我想要傳福音給他,可是……可是麥掉了」大概已經是第五、六次被打斷了,這次又是麥克風滑下來。

 

開始採訪沒多久,本該靜的只剩下被訪者的說話聲的房間,卻隱隱襯著微弱轟轟的背景音樂——忘記關冷氣了——是剛剛調好一陣子麥克風時打開的。「不好意思,請你從上一段再重講一次……」

 

很合作的受訪者沒有露出一絲不耐,點頭繼續面對大砲。這次進行的頗順利,被訪者連續說了很大一團話,「這是拍紀錄片最理想的情況,也就是讓受訪者自己完整深入地講一段故事」,攝影師之前教到。「叩—叩—叩—」霎時空氣劈裂,兩位攝影師、青年記者和受訪者全部人驚嚇的一致轉頭,朝向聲音來源射出銳利的眼光,門打開了,「便當來了」是司機阿水伯熱心的來送晚餐。

 

「不好意思,再……再講一次行嗎?」麥克風一大一小,一隻有腳一隻有爪,一個立在地板收環境的整體音效,一個抓住受訪者的衣領,為的是更清楚收受訪者的說話聲,雙管齊下,相輔相成,但仍抵擋不住敲門的攻勢。不過,採訪還是得繼續…

 

 

訪談好像快結束了,突然採訪者的椅背開始震動,「低低低低」,是手機!

 

前置作業快的話起碼半小時,攝影師土豆跟阿菜總是在採訪開始前要辛苦忙碌一陣,除了「收音品質」很講究之外,「燈光」的細緻差異也要求專業。旅館大燈開開關關,再自行外加打燈強光,還不知從哪搬來美麗的檯燈做背景,甚至攝影師還拿著反光板當人體立牌。正疑惑著房間奇妙的燈光配置,被攝者上頭的燈關著,怎麼想都不太合理,但只要探頭看攝影機的小螢幕,就會知道一個小時努力的價值。原本平板呆滯的房間,變幻成精心佈置的攝影棚。「這就是專業。」攝影師說。

 

紀錄片的訪談原來不是想像中的容易,不能拿個攝影機立馬開始,總監笑說「不能隨便批評紀錄片不好看了吧。」向光、影、聲音與攝影師,致敬。

 

詳看原文  

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8355/106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