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報導
:::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台灣教育跟上聯合國的腳步】不要用分數定義孩子!

台灣小孩真正需要的是:探索、認識自己

媒體報導 / 報橘

報導日期 / 2019-10-24 

 


108 課綱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4「公平且優質的教育」,台灣正往世界趨勢「數位學習」加速。今年,由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TFT)、逆轉聯盟共同發起與主辦的【教育永續發展論壇】,以「官民協力」為主軸,分別從教育科技、創新師培 、孩子的陪伴三大重點切入。

 

邀請數位政委唐鳳、台北市長柯文哲、Google 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教育部范巽綠次長、台大葉丙成教授等產官學界代表同台對話,聚焦教育創新如何聯合所有生態系的力量來創造共識、對話協作、產出具體行動方案來實踐與推動改變、來成養育、陪伴每一個不論出身、台灣的孩子。

這次,我們特別訪問了發起單位之一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談談為什麼要發起並舉辦這樣的論壇,它跟其他教育論壇有什麼不同,而參與者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呢?



當初為什麼想發起這個論壇呢?

 

其實最先提出這個點子的是逆轉聯盟的共同創辦人宜中哥,均一跟 TFT 比較是因為認同而一起發起的。

從均一的角度來說,均一發展到今年滿七年,逐漸有一個體會:一個組織認真做事情可以做出一點什麼,但是如果要做出更規模化的改變、更有系統性的解決社會問題或教育問題,一定要跟其他 NPO、企業單位、現場師生,以及政府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態系。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文件當中,也提到本質上,SDGs 極需跨部門、跨領域的協調機制及策略,這是推廣 SDGs 的關鍵,來達到有效實作與倡議。

 

過去在不同領域,都有人在認真的實踐,現在是個時機,把我們做的事情串連起來。剛好緊扣聯合國 SDG4 到 2030 年「公平且優質教育」的目標,我們還有 12 年,透過一年年的論壇,把這個些對話、生態系的連結給建立起來。我們認為,教育是透過對話、合作,才有機會推動改變的。

那為什麼是「今年」舉辦呢?

108 課綱開始成為中小學校園中的日常,適性多元的升學時代正式展開。教育制度設計成鼓勵孩子不要用分數定義自己,而是要探索自己、認識自己,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從大環境來看,今年是 108 課綱上路年,而新課綱這樣的大工程,不能只單靠政府推動。過去從來沒有一個課綱有這麼大的彈性與空間,既然當初有許多先進爭取到這樣的彈性,那我們更應該利用這個機會,身為公民、身為 NPO,我們應該更主動緊扣 108 課綱的核心精神:自發、互動、共好,讓大家看見民間自發的參與、官民深度的互動、教育共好的發展的實踐。

 

而均一這幾年有些官民協作的經驗,像是與教育部合作的課中補救合作案、與台北市的學習影片合作等,過程中有些經驗與學習,希望可以做一些分享。

這次共同發起的三方,分別代表教育生態系哪些角色呢?

在我們三方踏入教育領域這幾年,發現教育可以分成幾大塊:一是隨著時代變化,科技變成教育創新的重要切入點,而均一正代表科技所帶動的教育創新。不過我們同時也理解,教育本質上還是要回到「人」。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科技所無法取代的,在這樣時代變化下,如何培育出不只是教「知識」的老師,而是教「生命」的老師,尤其對偏鄉或其他更需要的孩子格外重要,TFT(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則是代表這一塊。

最後,人與科技之外,如何建構一個能深度陪伴孩子的場域也很重要,因為除了教授「知識」與「生命」,孩子最根本需要的仍然是陪伴,而逆轉聯盟則代表著各地陪伴型教育場域,是資源共享來照顧孩子的合作創新典範。

單靠科技、老師、陪伴的場域,都不足以做到最有效的教育創新、關懷弱勢,只有聯合彼此的力量,才有可能真的成就每一位孩子。就像那句格言「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我們期許這次的論壇能建立一個跨官民、跨組織的教育村,讓我們能培育、陪伴每一個不論出身、台灣的孩子。

 

「教育永續發展論壇」有什麼特色與亮點?觀眾能夠有哪些具體收穫?

 

我們將對台灣許下承諾,努力讓教育更好‎這不只是一個議題型的論壇,更是一個實踐型的論壇。

論壇中的每一位參與者,都不只是對議題有想法、短期做法的,更多是對這個議題有長期承諾的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學者專家、投注資源的企業,以及需要最後做長期統合的政府單位。

這個論壇重要的不是腦力激盪、各抒己見,更重要的是,所有教育生態系的關係人,我們一起共築教育的藍圖,達成共識。因為教育是眾人之事,我們用對話取代對抗、用理解取代批判,讓大家一起朝同個方向前進。

接著從今年開始接下來每一年,我們都可以在「教育永續發展論壇」上回顧這一年我們一起做了什麼、有哪些進展、接下來還可以做些什麼,把彼此的實作學習分享交流,化作具體行動方案帶回去繼續實踐,下一年再來檢視成果。這是非常令人期待的,而這樣的正向循環,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形成共識。

另外,這也是一個最跨界的論壇:跨官方民間、跨企業非營利、跨學術與實踐、跨教育不同面相(科技、人才、陪伴場域)、跨中央與地方,以及跨世代,既聚焦(於教育)又跨域(所有教育能涵蓋的軸向都涵蓋了)的實踐導向論壇。

所以我認為每一位來參加的人,在認知層面上,能得到對教育生態系全貌的深入理解,以及在行動面,能夠找到自己有效的參與方式。

例如企業因為完整理解,更知道 CSR 如何更有影響力的布局;學者可以思考在生態系脈絡,有哪些關鍵議題需要被研究透徹,用研究本位的方式支持議題進展;政府可以意識到有哪些民間創新發生、有初步證據,應該要有效加速、把它政策化;NPO 更清楚知道如何跟不同關係人協作來更有效達成使命願景;社會大眾可以因為更完整認識議題,有效聚焦在自己感興趣的議題,做金錢、時間、影響力等分享或參與。

下一屆的「教育永續發展論壇」,有沒有預計會是什麼樣的主題呢?

推動教育的改變是慢長的過程,今年開始是 108 課綱的關鍵前三年,我們希望每一年的主題,都可以回應當年最重要的議題以及社會的需求,所以我們期許自己更像是軟體公司的敏捷思維(agile),在論壇後收集反饋,並在接下來一年去定位 108 課綱上路後正面臨的的挑戰,進而形成第二年的關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