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報導
:::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酷課雲:教育版本的開源碼,

教學內容可以自由存取、快速更新

媒體報導 / 報橘

報導日期 / 2019-10-24 

 


開場對談中,唐鳳、柯文哲同台討論如何透過官民協力推動教育創新。唐鳳說,「酷課雲」最好的優點是有條件拋棄智財權,採取創用 CC 授權條款,讓外縣市自由存取,教材混搭,台北的教材、教法在外縣市不合拍時,可以融合在地元素;這項開放原始碼的運動和觀念,與 Google 理念相同,不只省錢,還可演進,帶動教育現場創新,互動共好,不管做什麼修改,分享到社群,花 50 到 100 億,創造上千億效果。

108 課綱上路,強調素養導向核心能力,但涉及考招制度變革,仍引起許多家長不安。曾參與 108 課綱的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詮釋新課綱是從「剛性課綱」改為「柔性課綱」,意即「學生不能再依賴老師、老師也不能再依賴教育部,提供標準答案。」

唐鳳也指出,在工業時代的教育可能是預測產業需求,依據需求提供教育,但面對未來,誰也無法預測 12 年後,社會和產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沒有水晶球,無法預測,但如果學生能成為自主、終身的學習者,就不用去預測未來是什麼模樣,」

柯文哲表示:教育是國防,應透過科技縮短學習落差

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指出,過去台灣填鴨式的教育沒有不好,是因應了當時台灣代工型產業發展需求,「如果你期待 GDP(國內生產總值)永遠停留、不必成長,那就繼續填鴨教育好了,」

柯文哲表示,隨著網路盛行,沒有使用網路的人將成為社會邊緣人,也會使貧窮世襲。除了上述硬體的搭建,軟體就是台北市「酷課雲」,這是國家軟實力的展現,「可以視為國防工業,撥 100 億作互動教學,全中國小孩都上均一教育平台,就是反統戰。」

柯文哲強調,教育其實也是國防一環,如果花 100 億把教材輸出到中國等中文使用國,威力比買戰機強。北市為加速校園 e 化,編列 16 億預算,將在 108 年底完成校內 10G 的高速光纖網路布建,109 年底前建置 5737 間智慧未來教室,其中 2425 間透過 85 吋觸控螢幕取代傳統投影機,透過教育載具進行鏡像投影、雲端資料共享,小學三年級以上每生一載具,老師可從黑板前走入學生中,帶來多元的數位學習;另外,台北市政府的「酷課雲」與嘉義縣政府簽訂 MOU,免費提供數位內容給嘉義縣學生使用。

柯文哲提到,教育是社會階層流動的管道,隨著數位學習時代的來臨,沒有能力接觸網路資源的弱勢孩子將更難以翻身。因此政府應加強軟硬體配套,透過科技縮短學習落差。柯文哲強調:「教育是國家軟實力的展現,應像國防一樣看重建設,光靠台北市來做不夠,應列成國家計劃。」

柯文哲認為,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潮流,教育的主體應該改變,不能只教老師會的,更該教學生需要的,終身學習更是必然趨勢。他認為,政府有責任建立平台,讓企業、民間單位能在平台上更有效地運作,發展教育創新。唐鳳也認同理想的教育創新,可以由民間發想點子,政府再協助搭建舞台,產生正向循環。

企業現在要找的,是有學習能力的人

「在台上的少講一點,在台下的多講一點,這就是創新教育的開始。」第二場對談由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台積電策略財務業務開發處資深處長李俊賢以企業角度說明教育創新的重要性。簡立峰指出,台灣過去的教育著重於「解決問題」,因而台灣只能培育出技術型人力,卻缺少提出問題、發想創意的人才,「企業現在要找的不是會什麼的人,因為需求在變,要找的是有學習能力的人。」

「大家願意 try,不要怕失敗。」李俊賢強調,108 課綱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培養學生勇於實驗的精神,以及持續學習的自信。簡立峰也認為台灣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因此讓孩子自由發展創造力非常重要。他同時呼籲,父母應適時學著放手,才能讓孩子突破同溫層,「你不放手,他不可能學會。」

推動大規模數位學習,需要軟硬體並進與整合

在子題一「談教育科技,當軟體與大數據融入學習」中,教育部次長范巽綠、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PaGamo/Boni Inc. 執行長葉丙成、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分享了政府、企業、學界在推動教育科技所面對的挑戰與機會。

教育部次長范巽綠首先指出台灣數位學習政策過去以發展點、線為主,每個縣市發展的線上教育平台都有各自的系統,現在的中小學數位學習計畫期待能進入「整合階段」,讓每個點、線能連成面,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整合眾人之力並不容易,簡立峰董事總經理提醒,若要讓教育科技、數位學習更普及,我們不只要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動機,自己也必須身體力行,更主動去吸收線上學習資源:「不只孩子需要學習,成人也需要教育、老人也需要教育,現在線上學習資源很豐富,等待有心人去發掘,落實教育的改變要從自己開始。」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則以自己在各縣市推動成立 KIST 公辦民營學校的觀察,指出數位學習不只要處理硬體問題,「協助老師走過教學的適應期」也是很重要的課題:「不只是陪伴孩子,也要陪伴老師從過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數位融入的模式,協助老師度過最困難的初期導入階段,讓老師能看到孩子學習曲線往上拉的成果,未來就會更有意願嘗試數位教學,進而建立數位學習在現場的生態系。」

葉丙成則認為,大眾應跳脫「教育是免費的」思維,社會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可以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他舉 Pagamo 閱讀素養課為例,讓負擔得起的家庭付費使用,同時又能捐助資源給弱勢孩子:「教育是有價的,有價才能形成產業鏈,讓孩子能有更多樣、優質的學習資源。」

范次長也指出,人才培育是重要課題,期望數位融入教學能夠進入師培教育系統,影響每年 14 萬以上的中小學老師,未來在優質的教育人才基礎上,整合政府、NPO 與企業的力量,讓教育科技更加落實於教學現場。